40岁被裁后,一位地产投资总的转型故事

过去一年,地产圈最热门的话题,莫过于如何转型了。

作为一个从业十几年的地产投资人,我曾经一度认为我的职场道路,已经走到了尽头。

在我犹豫徘徊之际,一个不能说很好,但也还算未来方向的机会摆在我面前。

下面就是我从地产投资转型物业的心路历程。

1

我叫老张,今年40岁,毕业于一所普通一本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,过去十多年分别效力于两家TOP50房企的投资部门。

前几年,我在集团本部工作,要到处帮区域看地,开疆拓土,可以说满世界跑,女儿刚出生的前几年,几乎没在家待过一个礼拜。

后来岁数渐长,又有了二宝,再加上老婆颇有抱怨,我就跳槽去了现在东家的城市公司,还是干原先投资拿地的活。

虽然我们公司进驻的时间不长,但近几年的市场占有率还是在稳步提升,每年都能拿到几个新项目。

因为工作的缘故,我们干投资的普遍也会跟风“炒房”,过去几年市场好时,我也赚了不少。

我记得上一家公司还有着更名和员工房折扣等各种政策,一进一出就能赚别人一年的工资。

看地,测算,出报告……曾几何时,我认为这样的日子会稳稳当当地过下去。

2

人算不如天算,行业巨变带来人员缩编,投资可以说是重灾区。

那段时间,我已经预感自己身处险境,也联系了一些业内朋友寻找出路,但到最后都是石沉大海。

当时就有段子调侃:江浙沪上空,起码飘着600个干投资的简历。

我们部门8个人被砍到只剩3个,集团公司也明确一段时间都不会再拿地,这也直接宣判了我们的“死刑”。

我也算城市公司老员工了,年底的时候,人力还算体面地给出了两个方案:1)拿经济补偿走人;2)调往其他城市。

第二种方案家里人不接受,只能选1。

那段时间我还未雨绸缪,注册了网约车司机去试了几个晚上。

干投资这么多年,每天都在看地,城里每条路我都尽在掌握,想着也能把乘客送到家。

但现实是残酷的,年纪大了,真不是干这块的料,开了一个多小时腰就痛得不行。有一次不按导航走,以我自己认为的“捷径”把顾客送到家,还被投诉。

身累+心累,让我很快就选择了放弃。

正当我为前路发愁的时候,人力又给了我第三个选择:物业公司正好缺个搞项目拓展的,领导觉得你在政府人脉以及沟通协调这方面挺有长处,要不去试试。

说实话,之前在地产的时候,和物业打交道不多,总觉得是一群客服、保安、维修和保洁,没啥技术含量,压根也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滑落到去物业。

中年转岗,总好过中年失业,临近年底又不好找工作,我想大丈夫能屈能伸,先去再说吧。

3

今年2月,我正式入职物业,负责给物业公司外拓项目。

物业投资和地产投资,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向。

地产是重资产,花大价钱拿地必然要有利润要求,所以对开发要求、经济指标和产品定位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。

而物业属于轻资产,除了第一年会有一些额外的投入之外,往后几年基本是处于盈利状态,而且是比较稳定的收入,只是利润不高而已。这也是前几年物业被资本市场看好的原因。

脱离了传统的价高者得的招拍挂市场,我对物业打分制的定标方式还挺不适应,因为这里面存在不小的主观性,好几次我以为万事俱备,最后的竞标环节还是功亏一篑。

目前,我在外拓方面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,离公司的考核目标也还很遥远。

大的小区,拼不过中海、万科这些已经在本地深耕十年以上的头部房企。小的项目,测算后没有接管的必要,因为该有的配置都要有,规模上不去,成本管控也比较难。

跑市场,难免涉及与人打交道。原来在地产,对公关费这块的力度支持还是比较大的,应酬送礼,只要是合理范围内都能批准。

但是现在,我就连给街道管物业的领导送点水果,都是自己掏腰包的。对方卖你面子,更多也是基于地产公司的知名度。

归根到底,不管外界怎么评论地产开发在走下坡路,但是地产终归还是物业公司的大腿,如果没有这根大腿在前方开疆拓土,建立品牌,提升规模,物业顶多管管自己的项目,更别提外拓。

当然,经过前期的摸索,我也基本熟悉了物业外拓的几种主流方式:

1、认识各小区的业委会成员,一般小区成立业委会后,会重新评估物业服务并寻求更替;

2、走访各地的物业办,看看哪些小区的物业投诉率高,看是否可以介入;

3、看政府网站上的物业服务招标文件,参与竞标。主要是公建类项目。

4、收购一些已经不太参与地产开发的公司的在管项目。

但这中间也有不少潜规则在。一般而言,自己公司开发的项目,前几年都会有本公司的物业公司去接管,其他公司不会参与竞标,大家心知肚明,守卫一方领土。

说白了,江湖不是打打杀杀,而是人情世故。用我们领导的原话就是:不该参与竞标的项目就别去碰,惹怒大佬,连自己小区都保不住。该维护的关系就要常走动,给谁做不是做。

4

前几天,和原来地产的同事一起聚餐,一个个都在唉声叹气,还感慨我找到了好机会,都问我转物业这条路,值不值得走。

我的回答是,人各有志,值不值得完全取决于你对现状的评估。

就拿我而言,如果我还不到30岁,我肯定头也不回地选择转行。

但现实是,我上有老下有小,房贷在身,年纪不轻。各种现实摆在我面前,继续干投资肯定没出路,去物业至少是我当下最好的选择。

虽然薪水相较从前减半,但做得还是自己相对熟悉的工作我就很满意了,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照顾家庭。

最最重要的是,相比于地产这种已经能看到天花板的行业,物业未来还有无限的发展空间。外拓不行,我也可以申请去当个项目经理,虽然苦点累点,但总归没有太大的年龄焦虑。

这几天,我也不停和客服讲,我们要把这次疫情防控中的一些暖心故事和温馨瞬间整理出来,多宣传,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的品质服务,这样我后期对接业务也会更顺畅。

这么多年地产干下来,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无论什么时候,都不能停止学习。

干投资十多年,面对五花八门的土地出让方式,我们不知道打过多少电话,查过多少数据,做过多少测算,踩过多少楼盘。

现在,白天我会去和物业各个工种的同事对接,了解他们的服务特色,这样才能更好地传达给意向客户。晚上,我也会去拜访一些头部物业企业的同行,向他们取经,也给自己多增加点经验。

总结一句话:只有学习,才是应对挑战最好的方式。我相信也是地产人转型成功的基础。

关于今天分享的内容,大家有什么评价?欢迎留言告诉我们。

滚动至顶部